非得斷捨離?自己定義收納原則最好

1735
2022/12/14
信義居家服務中心
非得斷捨離?自己定義收納原則最好
想要納尼亞傳奇中的衣櫥

提到收納,近年來最熱門應該是「斷捨離」的概念了。但總覺得「斷捨離」是一種生活方式,甚至人生態度,已經超越收納的範圍太多;而我自己因生活與工作的型態,加上個性使然,應該是永遠達不到斷捨離的境界,甚至在收納上並不求非常整齊,而是帶點隨興。

我們在公司管理上常說當制度違反人性,就會很難執行,生活也是如此。因此,我的收納原則絕對是非常鬆且平凡,只要略微懂得分類的邏輯,大家一定都可以做得到;而當家中物品分門別類整理完後,或許會想要整理人生,更積極的面對未來。

 

收納讓環境變天堂

從小我就幻想有一個大衣櫥,不是想要放很多漂亮的衣服,而是希望有客人來時,可以把所有的東西丟進去,三分鐘就讓房間整齊清潔。入社會後,大衣櫥的夢想還是沒有實現,每當忙碌起來,往往連睡覺時間都不夠,此時房間內必定是小雜亂,但還好有收納的規畫,加上「遮掩」的設計,如抽屜、垂簾等,稍做整理還是可以見人。

市面上有許多收納的書籍,生活類雜誌也常會做收納單元,可見需求之大,但還是有不少人看完書,無法照著持續做下去,而且收不盡、理更亂,一旦開始動手收拾,可能就要收個三天三夜,或許只維持不到三十天,接著再找一本收納的書來看。

由於收納屬於非常個人化的工作,與個性、生活環境、作息等都有相關,因此,要規畫自己的收納,不能只單看收納方式,而是要整體思考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。以我而言,很多不常用的東西都不能丟,難看的就儲藏起來,別緻的就直接放在櫃上,當作擺飾,魚目混珠的讓雜亂成為故意。有次同學到我家玩,看了看房間說:「我覺得妳這裡超有生活感的。」這句話令我如醍醐灌頂,恍然大悟:原來這是種生活感,而不是亂。不過即使自我感覺再良好,還是得回歸現實,做好屬於自己的收納。

本文轉載自商周出版《再忙也能有好生活:37個練習讓你找到生活好感覺,掌握做好家事的技巧》

信義居家服務中心
分享
文章分類